2022-10-30 01:35:01
高清福利看看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fulikk.org
本文作者:费拉不堪
众所周知的,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火已经是愈烧愈旺。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中美夫妻论就像是童话一样。而眼下的事实是美国在千万百计地把中国制造从全球产业链中剥离出来。
美国企图用印度、越南、印尼等新兴经济体来替换掉中国的经济生存空间。中短期来看这些国家体量还很小,基础设施也不够健全,看起来似乎还不构成明显的危胁。
而且疫情以来,中国的出口非但没有减少而是大大的增强了。今年上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都是靠出口拉动的。但这样亮眼的成绩却似乎难以为继,远处的冰山却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国际产业链已经不再以中国为首选地,这种情况在几年之前还根本不存在,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勤劳的工人、优秀的基础设施,独一无二的上下流配套企业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然而,短短三年,事情正在起变化。
这其中就包括俄乌战争带来的影响,从前的单纯只考虑商业效率的投资模式,将不得不引入地缘和安全等考验。供应链不得不考虑万一发生冲突对供应链带来的影响,而政治上更加倒向西方的国家,无疑在这方向是较为安全的。
另一方面,就是跨国产业链对中国经济总体形势的判断不再单纯的表示乐观。要知道它们来中国投资,除了上面讲过的那些优势之外,还有另一个其他各国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市场。这些来华投资的企业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在地消费。
但是因为防疫的关系,这方面的优势正在快速的滑向劣势。而跨国产业链担心的是这究竟是暂时的影响,还是会成为永远的疤痕,甚至整个消费市场都将开始萎缩和不振。
由于长时间的国境准封闭状态,跨国产业链的人员进出中国十分困难,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多久?如何在防疫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和经济人员流通取得一个平衡,也是需要尽快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大事。
还有就是,房地产进入了新常态之后,中国还有消费升级吗?疫情之后,特别是未来三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将非常重要。如果中国经济恢复强劲,消费旺盛,那么产业链的布局不会有大的变动,中国也能较顺利的实现产业升级。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中国在未来需要达到4%以上的增长,才能修复全球资本对中国的信心。
中国,现在正走在国运的十字路口上。现在投资拉动的老路已经很难继续了,要促进经济,这里的关键可能还是内需,只有内需真正能旺起来,中国经济才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