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又要”,这防疫尺度不好把控

2022-12-20 06:37:01

本文1800字|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数据,11日到16日群众投诉量下降39%。

这算初见成效。

但像石家庄这样首个“吃螃蟹”优化防控措施的城市,因为市民的不适应、之前核查核酸仍有时间限制等措施没有到位。在全国引起很大争议,导致市民在政府执行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中出现恐惧偏差,取消的常规核酸检测又恢复,人们又自觉排起长队检测核酸。

石家庄敢为人先精神可嘉,但执行起来是几方面不讨好,有新政“夭折”之嫌。

严格地说,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就是发展经济、稳住大局,给人便利,更好生活,怎么这样一放开,市民反而不适应,忧心忡忡呢?

大家好像很不理解为什么国际庄放松核酸后有那么多人们还强烈要求再核酸,这其实在心理学上解释得通:27天定律。

即一个人连续27天每天重复一个动作,27天以后,就会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了。

实话实说,疫情反反复复,做了还要做,日复一日的核酸检测,又岂只是27天?

市民突然可以不按规定动作行事,手足无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人想半夜被拉去隔离、拉去方舱、拉去你根本不知道的地方。

之前,我们说各地随意“扩大赋码”、动辄“全域静默”等“一封了之”做法是典型的是防疫过度是典型的庸政懒政。

即使是这样防疫过度和防疫不力相比,前者处罚力度和后者的处罚力度相比不是一个量级。

道歉和撤职待查,哪个更重,谁都拧得清。

鉴于石家庄等率先响应执行优化防疫二十条措施的城市引起的社会舆论,现在有关部门又有提出不能“一放了之”。

“一放了之”已经被认定为是甩手掌柜。因为优化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当前,必要的防疫举措不能放松。

“既要和又要”,这看似相互矛盾的措施,成为现在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在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各地迅速贯彻落实,细化执行方案,开展政策培训,加强社会动员,结合实际采取更为精准的措施。

他表示要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态度,防止“一放了之”。

发言人水平就是高,这话毫无破绽,滴水不漏。

你完全找不到这话有任何问题。

但最大问题就是让各地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中如何把握“既要还要”的尺度。

既要针对过度防疫,还要针对防疫不力,如何取中,很考各地政府、防疫部门的功力。

现在全国各地都出现较大的疫情,点多面广,传播链条复杂,过度不得,放松不得,如何平息群众在长期封禁中的情绪,不出现疫情之外的次生灾害,这就是考验一个政府执政能力了。

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要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快制快,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要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毕竟,疫情持续三年,老百姓的生活基本被搞得很混乱,群众渴望早点解封的心情是迫切的,但解封后大家又怕哪一波病毒又来,又被封住,反反复复何时是个头啊。

看到未来的方向,大家不恐慌,对未来无法预知和掌控,这种才是最恐惧的。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是,“一封了之”和“一放了之”谁来认定?

如果认定“一封了之”有问题,他们可以说就是要防止当甩手掌柜,“一放了之”啊。如果认定为“一放了之”,他们可以说就是要防止“一封了之”造成次生灾害啊。

上面倒是“既要又要”,下面执行是不是走样,这其实就很难说了。

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有自己的实际问题,但你去具体分析,可能都够不上“一封了之”和“一放了之”的格,那么“既要还要”意义有多大就很难说了。

“既要又要”说起容易,执行起估计就比较难了。

昨天看到一个段子式的建议:

既然封控100天没解封,还不干脆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把新疆办成一个大方舱,反正地广人稀,适合建设。全国各省市如果有病例用专列送过来,治好了就给你们送回去,治不好就留着继续治,这样各省市就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经济,就不要操心疫情防控的事了。你们发展好了就多付点辛苦费,因为各地都有援疆任务,到时候按比例援助。各兄弟省市发展经济,新疆就负责把病毒关死在那里。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取得抗疫和经济发展的共同胜利。

大家认为这意见,可行不?


老吴网络营销策划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香河资讯网版权所有